美國人工智慧 (AI) 領域的重量級企業高層周四 (8 日) 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警告,儘管美國目前在 AI 競賽中領先中國,但若要保持優勢,必須加大對基礎建設的投資,並放寬 AI 晶片出口限制,以對抗中國在 AI 領域的迅速發展。
此次聽證會由參議院商務委員會 (Commerce Committee) 召開,主席為共和黨籍參議員克魯茲 (Ted Cruz),主題聚焦於美國如何調整 AI 監管政策以維持技術優勢。會中出席者包括微軟(MSFT.US) 總裁史密斯 (Brad Smith)、OpenAI 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超微(AMD.US) 執行長蘇姿丰 (Lisa Su) 等科技領袖。
史密斯指出,美中誰能在 AI 競賽中勝出,關鍵在於誰的技術能被全球廣泛採用。他強調,中國的 AI 產品可能涉及宣傳內容與數據風險,並透露微軟已禁止員工使用中國 AI 新創深度求索 (DeepSeek) 的工具。
他警告,美國應從華為與 5G 的經驗吸取教訓,因為「誰先到達,誰就難以被取代」。DeepSeek 這家總部位於杭州的新創企業,去年以效能媲美 OpenAI 與 Meta(META.US) 、運行成本更低的 AI 模型震驚業界,凸顯中國技術崛起的速度。
阿特曼也呼籲美國大力投資 AI 基礎設施,包含資料中心、電力設施等,以支撐 AI 所需的大規模計算資源。他表示:「美國不僅應成為 AI 革命的誕生地,也應成為未來各種科技革命的中心。」
與會業者同聲反對現行出口限制政策,認為過度管制反而削弱美國企業競爭力,將龐大的中國市場拱手讓人。拜登政府與川普政府目前都持續加強 AI 晶片出口審查,輝達與超微日前針對中國市場設計的特殊規格晶片,也已被列入新一輪出口許可規範。
克魯茲指出,美國應以創新領先中國,而非引入歐洲式的繁瑣規範。他強調:「打贏這場 AI 競賽的方式是創新,而不是限制。」
這場聽證會反映出美國科技界與政府之間日益激烈的拉鋸,未來 AI 政策走向,將深刻影響產業競爭格局與美中科技對抗的發展。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