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德意志銀行最新研究報告,ChatGPT 在歐洲市場的付費用戶成長恐已觸頂,消費支出自今年 5 月起陷入停滯,這一情況引發市場對 AI 產業變現能力與估價系統的深層擔憂。
歐洲五大市場(法、德、義、西、英)的 ChatGPT 消費者支出月度增長率,自今年 5 月起顯著放緩,暗示著這款全球用戶量最大的 AI 應用程式在新付費用戶獲取上恐已見頂。
儘管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上周宣布,ChatGPT 每周活躍用戶已突破 8 億,但付費轉換效率與營收規模仍未跟 OpenAI5000 億美元的高估值相匹配。
數據顯示,2024 年 7 月、8 月歐洲市場曾因暑期學生用戶減少出現季節性成長放緩,但當月 6 月及 9 月均快速反彈,今年同期則表現平淡,未顯現去年動能。
德銀分析指出,這種差異或非單純季節性波動,更可能反映付費用戶成長的實質瓶頸。
核心矛盾在於「技術熱度」與「商業回報」的錯位。以估值對標看,Netflix 市值與 OpenAI 預期估值 (5000 億美元) 相近,卻擁有 3 億全球訂閱用戶,今年預計年收入 450 億美元,股價營收比 12.5 倍;Spotify 市值 1440 億美元,2.76 億訂閱用戶。反觀 OpenAI,全球付費用戶僅約 2000 萬,營收規模與估值落差懸殊。
德銀分析師 Jim Reid 說:「AI 將改變世界毋庸置疑,但獲利路徑仍模糊。挑戰不在演算法,而在商業模式。」當前 AI 工具的成長依賴於免費用戶擴散,但付費階段的核心是留存率與持續價值轉換。
儘管 OpenAI 用戶量從 3 月底的 5 億飆升至 8 億,如何將流量轉化為穩定付費群體,仍是商業化最大關卡。
投資人正緊盯 OpenAI 即將披露的營收數據。德銀警告,若付費成長持續停滯,AI 產業的高估值系統恐面臨修正壓力。這場「用戶狂歡」與「獲利困境」的拉鋸戰,正考驗著 AI 產業從「概念熱潮」轉型為「永續商業」的關鍵能力。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