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數早盤集體上漲,截至午盤,滬指漲0.1%報3916.1點,深成指漲0.15%,創業板指漲0.69%,北證50跌1.16%。滬深京三市半日成交額12229億元,較上日縮量576億元,全市場超1200只個股上漲。
盤面上,創新藥概念股再度走強,港股創新藥ETF鵬華、恆生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精選ETF、港股創新藥ETF、港股通創新藥ETF南方、港股通創新藥ETF、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科創創新藥ETF國泰、港股通創新藥ETF漲超2%。
消息面上,2025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將於10月17日至21日在德國柏林召開,常規摘要將於10月13日發佈,最新突破摘要(LateBreaking Abstracts)將在演講當日公佈。
關注入圍本次ESMO的國產創新藥公司如康方生物、科倫博泰、恆瑞醫藥、榮昌生物、君實生物、勁方醫藥等,期待新技術平台如雙抗和ADC方向的新數據讀出。
華源證券表示,中國醫藥產業已基本完成了新舊增長動能轉換(創新替代仿製,出海能力提升),尤其是創新藥顯著打開了中國醫藥企業增長新曲線,具體來看:
1)中國創新產業已具規模,恆瑞醫藥、翰森製藥、中國生物製藥等傳統Pharma已完成創新的華麗轉身,百利天恆、科倫博泰等創新藥公司正在以全球First-in-class的姿態快速崛起;2)出海能力加速提升,中國藥企已成為MNC非常重視的創新轉換來源。醫療設備、供應鏈等已在全球範圍內佔據較高的地位,在歐美髮達市場以及新興市場持續嶄露頭角,如聯影醫療、華大智造、美好醫療等。需求端和支付端也在持續推動新增量;
3)老齡化持續加速,心腦血管、內分泌、骨科等慢性疾病需求持續提升,銀髮經濟長坡厚雪;
4)支付端看,醫保收支仍在穩健增長,同時醫保局積極推動商業保險的發展,構建多層次支付體系;另外,新技術也在加速行業變革;
5)AI浪潮下,醫藥有望釋放新的成長邏輯。展望25Q4,繼續看好創新藥主線,關注三季度業績開始企穩回升的醫療器械、尤其是醫療設備和家用器械板塊,佈局2026年行業有望迎來反轉的老齡化及院外消費(藥店、中藥等),同時建議關注估值較低的麻藥、血製品等。
東海證券指出,我國創新藥企業正快速走向世界舞台,在很多細分領域具備全球競爭力,中長期來看,創新藥仍是未來的投資主線。從上市公司業績情況來看,創新藥板塊仍保持收入高增長並不斷減虧扭虧,預計Q3創新藥板塊將延續收入高增趨勢。同時,建議關注業績邊際持續向好的CXO、上游科學試劑、器械設備等細分板塊及個股的投資機會。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