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市場波動加大!
跨資產劇烈震盪引發全域共振。歐美主要指數單日漲跌幅度屢破近期紀錄,科技與週期板塊同步承壓;美債收益率劇烈波動引發全球無風險利率錨定效應;原油、黃金等品種價格在避險與流動性預期間反覆博弈,呈現“大漲大跌”的極端行情。
全球金融市場巨震中,國內大量資金借道權益類ETF入市!
10月10日,權益類ETF單日淨申購額達314.88億元,僅次於4月7日、4月8日,彼時中央匯金等機構宣佈增持ETF。
10月13日,再有246.14億元資金進場淨申購權益類ETF。
兩個交易日,超過560億元資金借道權益類ETF湧入市場;節後五個交易日,842億元ETF資金進場掃貨,這一信號不容忽視。
在市場每日漲跌的背後,ETF的資金流動正以其越來越大的體量和機構級的決策,反映着市場的微觀變化。
節後市場熱門ETF有哪些?ETF資金涌入哪些賽道?
作為國內指數基金領域的先行者,被稱為“指數一哥”的華夏基金ETF最新管理規模達到8995億元,領跑行業,旗下的產品頗具代表性。
本文以華夏基金旗下ETF為例,一探究竟。
1
新高又新高!黃金ETF華夏、黃金股ETF“吸睛又吸金”
黃金正迎來歷史性時刻!現貨黃金早盤升破4240美元/盎司,連續4個交易日創下新高,年內累漲60%,創下自1979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
在這輪罕見的黃金狂潮中,許多投資者陷入“害怕錯過”又恐高的矛盾心理。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不少投資者用這個標籤表達自己在當前黃金投資熱潮的矛盾心理。
事實上,自2000年以來,倫敦金現貨年均漲幅約為10.21%,僅2007年全年漲幅超過30%,本輪漲勢實屬罕見。
節後5個交易日,黃金ETF華夏(518850)、黃金股ETF(159562)領漲市場,成為熱門ETF。
今年以來,黃金ETF華夏(518850)漲55.37%,黃金股ETF(159562)飆漲97.26%。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金價上漲主要反映了三大“堅定買方”加大購買黃金:快速增長的西方ETF倉位、各國央行購買以及短期資金倉位的提升。
一些先知先覺資金,通過ETF持續搶籌黃金。
比如,黃金ETF華夏(518850),近20個交易日吸金13.03億元,年內資金流入39.55億元;黃金股ETF(159562)近20個交易日吸金16.76億元,年內資金流入22.28億元。
黃金ETF華夏(518850)跟蹤國內黃金現貨合約價格,資金門檻低、費率同類最低、T+0靈活交易,1手黃金ETF(100份)=1克實物黃金,通過二級市場間接投資實物黃金,沒有實物儲存成本。
黃金股ETF(159562)跟蹤中証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指數,指數成份股內,金礦股累計佔比約9成,零售股佔比約1成;過去三年黃金股指數相比上海金指數的貝塔約1.14倍,2025年以來的貝塔1.19倍,因彈性較大,而被市場稱為“金價的放大器”。
2
越跌越買!ETF資金節後湧入芯片賽道
節後,科技股賽道迎來調整。
對於芯片、半導體板塊調整,有市場觀點認為屬於短期波動,主因是板塊短期漲幅過高,但並未動搖行業中長期發展的核心根基,國產替代仍是不確定性市場中少數具備確定性的方向。
資金面上,科創50ETF、芯片ETF、科創半導體ETF下跌之際,ETF資金逆勢買入。
其中,科創50ETF(588000)、芯片ETF(159995)、科創半導體ETF(588170)近5個交易日分別逆勢吸金23.03億元、19.36億元、7.66億元。
芯片ETF(159995)跟蹤國證芯片指數,聚焦材料、設備、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芯片產業鏈,成分股30只,銳度高。
科創50ETF(588000),作為成長類寬基ETF,其半導體含量66.8%,權重股包括中芯國際、海光信息、寒武紀等。
科創半導體ETF(588170)聚焦芯片廠商的上游,覆蓋科創板中半導體設備和半導體材料;其中,設備佔比近 61%,材料佔比約23%,兩者權重加起來超過84%,聚焦的是國產替代領域。
中信証券指出,2023年開始,國內晶圓廠逐漸打造高國產化產線,其中先進存儲突破進度相對更快,邏輯緊隨其後;根據Digitimes報道,國產存儲晶圓廠正積極推進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降低對海外供應商的依賴,目前已在蝕刻和沉積工藝方面突破關鍵障礙;預計2025年國內先進存儲晶圓廠擴產需求保持穩定;2026年隨着新產線的落地有望快速提升,疊加上游環節的國產替代需求,有望帶動國內半導體設備、零部件環節的需求加速成長。
SIA數據顯示,2025年8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648.8億美元,連續22個月同比正增長;其中,中國半導體銷售額為176.3億美元,同比增長12.4%,環比增長3.3%。
3
恆生科技指數ETF、恆生互聯網ETF成為參與港股的熱門工具
今年以來,港股領漲全球。
10月2日,港股迎來開門紅:恆生科技指數突破27000點大關,創下近4年多新高,恆生指數創下自2021年11月以來的新高後,開啟調整。
雖經歷7個交易日調整,資金仍在持續流入港股。
10月以來,超256億資金南下掃貨;今年以來,南下資金淨買入11931.24億港元,創歷史新高。
ETF也成為參與港股的熱門工具。
節後5個交易日,恆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吸金20.07億元,恆生互聯網ETF(513330)吸金17.09億元;下半年以來,兩者資金淨流入額分別為109.34億元、72.26億元。
作為港股科技生態圈的"集大成者",恆生科技指數匯聚30家在香港上市的頂尖科技企業,從互聯網巨頭到新能源車新貴,從芯片製造到人工智能,構建了一個覆蓋科技創新產業鏈的投資版圖,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這一指數已成為投資者配置中國科技資產的重要工具之一。
恆生科技指數ETF(513180)作為跟蹤恆生科技指數中規模最大的ETF,最新規模444.47億元,流動性好。
恆生互聯網ETF(513330)最新規模345.97億元,規模斷層領先同標的ETF;其聚集互聯網平台經濟,指數AI含量高達97%,DeepSeek含量達86%,為佈局AI+互聯網核心資產的投資者提供便捷工具。
對於當下市場,興業證券張憶東認為,AI資本投入與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加速期,互聯網龍頭們的AI戰略逐步清晰;中美兩國的科技公司是全球AI的引擎,當前美股互聯網龍頭市盈率在25至40倍之間,而港股互聯網龍頭僅在10至35倍之間;中國AI應用場景豐富度及產業鏈完整性的長期優勢,將成為港股科技龍頭引領牛市的關鍵動力。
4
華夏基金:ETF的“開拓者”和“領軍者”
在市場劇烈震盪時,華夏基金旗下產品卡位了三大熱門賽道:無論是黃金資產,還是芯片半導體,抑或是港股,華夏都提供了工具銳利、流動性高的ETF產品。
這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其作為“指數一哥”對產業趨勢的洞見,儘可能讓投資者能找到的相應投資工具。
華夏旗下ETF總規模8995億元、15只百億級ETF的行業第一地位,不僅僅是數字的領先,更構建了深厚的護城河。
巨大的規模意味着更好的流動性、更低的跟蹤誤差和更穩健的運行體系,為機構資金和大額資產配置提供便捷。
作為境內ETF的“開拓者”和“領軍者”,華夏基金已將指數業務打磨成其核心競爭力的基石。但其能力邊界遠不止於此,在固定收益、主動權益等多領域的領先,體現了其雄厚的投研底藴和配置能力。
當下,市場正從短期博弈轉向中長期價值重塑。在這個轉折點上,投資者的選擇,已不單單是一隻基金產品,更是其背後的資產管理能力與平台實力。
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上述內容僅反映當前市場情況,今後可能發生改變,不代表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指數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亦不構成基金投資收益的保證或任何投資建議。指數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購買任何基金產品前請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等法律文件,請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等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