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W(01810.HK) +0.100 (+0.191%) 沽空 $13.90億; 比率 27.232% 第二季業績勝預期,券商普遍看好汽車業務前景,惟智能手機銷量或拖低下半年毛利率及關注營運開支較高,小米今早(20日)低開2.29%後,盤中曾低見51.05元一度下滑2.6%,現報52.4元,無起跌。摩根士丹利表示,小米第二季收入與盈利創紀錄,整體毛利率按年提升1.8個百分點,但按季下降0.3個百分點至22.5%,智能手機毛利率按年下降0.7個百分點,按季下降0.9個百分點至11.5%,指電動車交付是下半年股價的關鍵驅動因素,一旦小米電動車交付量開始快速上升,投資者可能會對基本面前景更為積極,因為YU7具有更高的平均售價,有望帶來更佳的毛利率與更大的盈利貢獻。此外,智能手機利潤率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觸底,並於第四季度出現回升,維持「增持」評級及目標價62元。
小米昨收市後公布今年第二季收入1,159.56億人民幣按年升30.5%,符合本網綜合12間券商預測介乎1,120.86億至1,178.26億元人民幣。純利119.04億元人民幣按年升133.5%,高於本網綜合6間券商預測介乎81億至102.7億元人民幣;每股盈利0.46元人民幣。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淨利潤按年增75.38%至108.31億元人民幣,接近市場預期上限,高於本網綜合12間券商預測中位數的101.77億元人民幣。
相關內容《大行》小米(01810.HK)投資評級及目標價(表)
小米合伙人兼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第二季小米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收入大幅增長234%至213億元,經營虧損大幅收窄至3億元,有望於下半年實現單季盈利。公司計劃在2027年前在歐洲銷售電動車,認為在中國的商業模式可以應用到海外市場,公司正在進行研究及準備,目前未有具體的產品計劃。他又稱,雖然預計今年智能手機銷量不會出現大幅增長,但小米的目標是每年提升中國市佔率1%,預計今年出貨量將增長約5至6個百分點至1.75億部。
【手機毛利率降 聚焦汽車產能】
華泰證券表示,小米第二季總收入1,160億人民幣按年增長30.5%,按季增長4.2%;經調整淨利潤按年增長75.4%至108億人民幣。集團整體毛利率為22.5%,按年提升1.8個百分點,但較今年首季的22.8%按季微降0.3個百分點,汽車業務盈利能力提升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智能手機業務的利潤率壓力。第二季智能手機業務面臨挑戰,收入按年下降2.1%至455億人民幣,毛利率承壓,收縮至11.5%,低於去年同期的12.1%,主要歸因於激烈的海外市場競爭及毛利率較低的產品收入佔比增加。展望下半年:1)手機。近期儲存價格上漲仍在持續,手機業務毛利率或面臨壓力;2)汽車,受益於小米汽車高端化戰略,看好汽車業務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近期行業「反內捲」趨勢下,建議關注汽車產能的擴張進度。該行上調小米2025年至2027年歸母淨利潤預測各9.5%、4.3%及7.8%,各至443.1億、526.3億及671.2億人民幣,給予小米目標價65.4港元(前值67.8港元),相當於預測明年市盈率30倍,維持「買入」評級。
相關內容《大行》大和升小米(01810.HK)目標價至76元 次季收入及經調整純利大致符預期
高盛指小米近三個月股價與大市同步,儘管年初至今已累漲54%(對比恒生科技指數累升27%),該行認為主要原因有:1)智能手機收入與毛利率預測被多次下調;2)內地全國性補貼政策效益逐步減弱,引發市場對今年下半年AIoT銷售增長放緩的擔憂;3)自7月以來電動汽車產能提升相對緩慢,儘管每月交付量至8月略有增加;4)在過去兩年連續「超預期並上調指引」後,本輪財報周期收入與每股盈利預測的上調幅度有限。該行認為這種局面可能還會持續1至2個月,但大體上只是一個「小波折」,並不改變小米的中長期增長潛力,目前股價水準對投資者而言正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加倉機會。該行料小米的海外新零售擴張,可能在2026年帶動海外AIoT銷售重新加速,於9-12月期內的電動車產能提升,不僅有望增強市場的短期信心,也將推動消費需求並改善明年新產能供給的可見度。該行下調對小米目標價由69元降至65元,其中對其電動車業務估值預測維持870億美元,維持「買入」評級。
高盛指後續觀察重點包括:1)小米16系列旗艦手機與HyperOS 3.0將於9月底發佈;2)電動車產能提升進度;3)雙十一銷售總額;4)繼SU7(2023年11月)與YU7(2024年12月)後,新EV車型於工信部的申報情況。
麥格理指小米第二季毛利因毛利率按年提升而超預期1%,但更高的營運開支導致營運利潤較該行預期低15%,預期公司第三季毛利率將按季走弱,原因是智慧手機市場競爭加劇、成本上升以及物聯網進入季節性淡季。基於該行對小米今年下半年盈利將出現按半年下滑的預期,將小米從該行「亞洲首選買入」名單中移除,維持「跑贏大市」評級,下調目標價由69.32元降至61元,降小米2025年至2027年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淨利潤預測各10%、15%及15%,因較高營業=運開支。
相關內容《大行》滙豐研究降小米(01810.HK)目標價至75.9元 下調盈測
--------------------------------------------
本網綜合12間券商對小米投資評級及目標價:
券商│投資評級│目標價(港元)
大和│買入│72元->76元
滙豐環球研究│買入│80.4元->75.9元
中銀國際│買入│74.4元
里昂│高度確信跑贏大市│69元
美銀證券│買入│69元
富瑞│買入│69.85元->67.5元
華泰証券│買入│67.8元->65.4元
高盛│買入│69元->65元
摩根士丹利│增持│62元
麥格理│跑贏大市│69.32元->61元
瑞銀│中性│60元
摩根大通│中性│60元
相關內容《大行》麥格理把小米(01810.HK)剔出亞洲區推薦股名單 目標價降至61元
券商│觀點
大和│基於電動車業務毛利率較高,上調2025年至2027年每股盈利預測2至9%
滙豐環球研究│業績鞏固,降2025年至2027年純利預測5至6%,對電動車供應保守
中銀國際│次季收入及盈利均勝預期,惟智能手機銷量表現差
里昂│智能家電及汽車銷量增長強勁抵消疲弱智能手機銷量,料汽車業務收入帶動第三季收入及盈利
美銀證券│上季業績大致符合預期,料毛利率第四季復甦
富瑞│上季EBIT遜
華泰証券│料下半年手機業務毛利率承壓,汽車業務保持良好盈利能力
高盛│次季業績表現符預期,收入增長強勁得益於智能家電及汽車銷量,並抵消智能手機銷售下跌
摩根士丹利│智能家電汽車銷量增長超預期抵消智能手機弱銷量,汽車交付量成為下半年關鍵催化劑
麥格理│智能手機競爭、成本上升和物聯網季節性放緩導致第三季毛利率按季收縮
瑞銀│次季核心業務收入符預期,汽車業務利潤率增長勝預期
摩根大通│次季收入增長略勝預期,惟核心收入增長放緩,汽車交付進度有改善
(ta/w)(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08-20 12:25。)
AASTOCKS新聞